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谭海仁
出生:1986年8月
职业: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5月18日,习近平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消息在南京大学内外迅速传开,
为南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和鼓舞。当天上午,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海仁正在参加一个学术研讨活动,回学校后就得知了这一好消息。“当时非常激动!回信内容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意义重大。回信既是嘱托,也是要求。要求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讲好中国的故事。”
学成归国 投身光伏产业
近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120名青年学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感悟,表达了弘扬优良传统、担当强国使命的坚定决心。谭海仁就是其中一员。
谭海仁(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
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谭海仁,2004年考入中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我记得本科毕业要选择研究生专业方向的时候,其实我也很迷茫,没有说具体要从事哪一个领域的研究。只是我当时对中国半导体奠基人黄昆先生特别崇拜,于是就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谭海仁又被有着“欧洲的麻省理工”之称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录取为博士。在那里,他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是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电池因为可以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直接转变为电能,近年来,成为各个国家抢先布局的重点。博士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科研成绩,他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度过了近3年的博士后研究时光。
2018年,谭海仁入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在国外工作学习多年的他决定回到祖国。面对多所科研院校的邀约,谭海仁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开始在江苏开展光伏电池研究。
持之以恒 实现科研突破
在荷兰求学时,谭海仁的研究方向还是硅基太阳能电池。而在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他开始探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谭海仁解释道,早期的太阳能发电主要选择晶体硅材质的电池,但是转换效率不高。如果采用钙钛矿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理论上转换极限能达到33%,而钙钛矿叠层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以达到45%。
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归国后第一年,由于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在国内尚是一片空白,国际上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谭海仁团队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有时候也会着急,尤其对于学生们来说。但是随着科研的不断推进,以及团队成员的互相鼓励,也逐渐地克服了困难。”
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谭海仁团队率先提出了新型隧穿结结构,突破了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制备难题。今年年初,又发展了增强钙钛矿晶粒表面缺陷钝化的新方法,创造了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26.4%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近日, 谭海仁团队运用涂布印刷、真空沉积等量产化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制备,开辟了大面积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化、商业化的全新路径。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测试机构认证,大面积组件稳态输出效率高达21.7%,是目前报道钙钛矿光伏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被最新一期的《太阳电池世界纪录效率表》收录。相关成果于今年5月13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立足江苏 促进“双碳”达成
“在外面业内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光伏看中国,中国的光伏看江苏。”谭海仁教授表示,江苏省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早在十多年前,全国约90%以上的光伏产业都分布在江苏,早期的产业积淀让光伏产业在江苏,具有优厚的基础和条件。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江苏省累计光伏装机规模为1916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941.08万千瓦,占比49.12%,分布式光伏装机为974.9万千瓦,占比50.88%。
据悉,“十二五”期间,江苏光伏装机以新增集中式光伏为主;“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明显提速,江苏光伏装机逐渐转变为以新增分布式光伏为主;2021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装机。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的各省累计光伏装机规模,江苏排名第三,累计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江苏排名第四。2021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江苏排名第五。无论新增规模,还是累计规模,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均居于全国前列。
尽管光伏产业在江苏、在国内都发展迅速,但从谭海仁看来,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要按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在2030年前,光伏发电的比例应当占据全国发电量的30%以上,至2060年需在50%以上,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规划,205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力都应该来自光伏。”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老师,谭海仁表示,未来不仅要继续光伏电池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双碳”目标提供技术保障,还要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我国的光伏产业想要发展,不能只靠人才引进,还要不断地大力培养国内本土优秀人才,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